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近代第一个公办中医急救医院

近代第一个公办中医急救医院

    中医的急救方法独具专长,疗效确切,并非一些人所误解的那样,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而不能用于急救。抗战时期,中央国医馆与赈济委员会合作建立的中医救护医院,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公办中医急救医院。

    建立中医救护医院

    1937年8月,日本飞机轰炸南京,军民死伤甚多,下关难民伤亡尤惨。而当时缺医少药,只能眼看着那些无医药可治的伤兵难民死亡,而且还很容易导致瘟疫蔓延,军心民心惶惶。

    时任赈济委员会委员长的朱庆澜与国医馆馆长焦易堂磋商,在南京老虎桥设立中医救护医院,下关热河路设第一诊疗所,为大江南北的抗日兵民治病疗伤。由陈果夫、陈立夫、彭养光、饶凤璜、陈郁、张锡君、黎剑虹、焦江定等组成董事会,焦易堂任董事长,朱庆澜任院长,张锡君、饶凤璜、黎剑虹任副院长(《中医救护章则摘要》)。

    中医救护医院由赈济委员会与中央国医馆会两方资助,其中赈济委员会每月资助5000元。救护医院主要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内外伤,兼用新式器械进行救护工作,以向参加抗战的伤病兵民提供服务为宗旨。

    医院每日由中医师轮流前往义诊、施药,内科名医有邹云翔、隋翰英、周柳亭、沈仲圭、黄坚白等,外科名医有虞尚仁、薛子仁、钱仲谊、王君毅及鲁道南等。起初,收容由上海转至南京的伤病官兵共八九百人;3个月后,住院人数增至数千人。“举凡切伤、刺创、擦伤、裂创、搔创、枪创、弹片创等,经本院伤科医师治疗,获效既众且捷。尚有一部分负伤官兵,于秋阳烈日之中,或受湿热之郁蒸,兼发痈疽疔疮者,为数亦颇多,皆均应用中药而臻全治”(《赈济委员会设立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南京失守后,奉命后撤,所有伤病官兵,移交战地后方医院治疗。

    焦易堂率领部分人员赶赴重庆后,于1938年3月成立中医救护总院,院址在重庆大梁子,院舍宽敞,每日门诊逐渐增加,最多时内外科达一千余号。贫病难民,受惠实多。且与西医院交换难于医疗之病人,互相为之治疗,而痊愈者颇多。又在重庆设立中医医务人员训练班,训练人才,并于重庆郊区设立中医诊疗所18处,每所医师2人、护士2人,以利疏散至郊区的民众就医问药(《抗战期间的中医救护医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