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信息 >> 行业新闻

中医药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2011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开局之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国中医药系统团结拼搏,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和政府对中医药高度重视

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支持中医药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成为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同时在“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等部分也列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

在相关领域的国家专项规划中,如《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将中医药作为大力加强民生科技的重要方面,《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作为五项重大工程之一。

在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支持下,完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并开始组织实施,规划中的中医(民族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已经落实。另外,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专项规划已完成或正在抓紧制定。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圆满完成。

中央与地方落实扶持政策

2011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对深化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如何发挥中医药作用以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提高对中医药的补偿比例,调动了农民使用中医药的积极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品种不断增加,大多数省(区、市)明确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坚持中西药并重原则,鼓励中药的使用。102种中成药和颁布了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地积极推动中药品种纳入增补目录,不少地方增加的品种数超过了西药。

积极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甘肃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中医科,并将中医“治未病” 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中医药内容在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中分别不少于20%和30%。山东青岛按照人均10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5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河北石家庄要求不低于10%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用于中医药,浙江杭州拱墅区将每人25元公共卫生费用中的10元用于中医药服务项目。

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382所县级中医医院得到改造,一大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安徽、广西开展的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取得成效;云南投入1230万元为4100所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湖北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三堂一室”(国医堂、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天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进“国医堂”建设;宁夏针对基层4种常见病制定并推广10个中药饮片处方和10项中医适宜技术。

各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北京、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市)对公立中医(民族医)医院人员工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浙江宁波对政府办医院的中医门诊和住院分别按每人次8元和每床日15 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试点逐步展开,中医临床路径总数达到210个。

同时,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工作不断加强,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完成了对10所重点民族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验收,开展了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开考标准调研。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继续推进,93所综合医院创建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印发了加强民间医药工作意见,进一步推动民间医药发掘整理工作。

中央财政投入加大

2011年,又有辽宁、黑龙江、湖南、陕西、河北5省出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广西一揽子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和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等。吉林、陕西、河北、贵州、湖南5省还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中医药、中药产业发展大会。

自《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已有19个省(区、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门文件,11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召开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

在上海浦东新区、北京东城区开展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又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的协议,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合作协议,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促进统筹城乡中医药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就支持西藏藏医药事业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出台了具体意见,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了卫生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部市合作协议中。

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近6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42.12亿元,支持1814所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58个地市级民族医医院和88个西部地区地市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资金10.14亿元,支持7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新增投资3亿元,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的88个中医专科建设;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大幅增长。

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并进

去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荣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更体现了中医药的巨大开发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2011年,以加快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临床科研体系建设,提出了基地业务建设以重点疾病研究为根本、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规范临床科研和培养骨干人才为两翼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基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指南和临床科研规范指导意见,加强了基地科研骨干培训,初步建立了以研究联盟为主体的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作用,针对流感等外感病,从理论、临床、药物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奥司他韦与中国传统疗法麻杏石甘―银翘散在H1N1流感治疗中的对比研究,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中医药传承研究得到加强,第三批400本中医古籍整理进展顺利,名老中医研究型继承取得新成果,“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医处方分析系统”等成果为提高传承研究效率提供了手段,制定并实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工作指南。加强“十一五”时期在重大疑难疾病和常见病防治、针灸特色疗法、技术标准、中药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此外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在安徽、四川、新疆等6省(区),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任务要求有序推进。

启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推进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的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学科带头人培养等项目,建立了22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375名。通过省部局共建,努力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了323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的建设规划。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成立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文化繁荣 国际交流合作活跃

2011年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李时珍医药节、首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弘扬了“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一些媒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栏目成为品牌,大型纪录片《中医》开机拍摄,面向驻华使节的中医养生保健科普讲座,产生了积极反响。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召开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中医药系统开展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繁荣的目标任务,部署了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养生保健等相融合的机制,北京、广东等地推出了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海南将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为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和推广取得新进展。过去一年中,利用多边平台,推动了落实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发展传统医学决议》,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传统医学部分的制订,积极推动WHO西太区制定实施《传统医学地区战略(2011―2020)》;《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及时推动中国与欧盟建立推进中药注册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高水平合作平台的构建。

2011年,“中美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中俄中医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韩传统医学合作协调委员会”成果丰富;与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合作得到加强。黑龙江、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两岸四地联系更加密切,包括院士、国医大师在内的大陆中医药界人士前往台湾参加第三届两岸中草药合作及技术交流论坛等活动,在岛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党员

2011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