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信息 >> 行业新闻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问题

文化所指,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眼下国家强调文化建设,说明只有经济强大而没有文化强大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文化,表达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历史厚重感。对中医文化建设而言,就是弘扬中医历史传统,重修为医之道。虽然中医文化涉及方方面面,但笔者认为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中医文化的灵魂――仁术

中医文化由中华文化派生而来。中华文化虽源于儒、释、道三家,然汉代以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长达两千余年者,唯有儒学。从文化传承的视角看千年独尊儒家的原因,除其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外,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与之一脉相承,中医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医文化的灵魂便是“仁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即对他人的不幸表现出的同情与怜悯,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用“恻隐之心”来表述中医之仁术,再恰当不过了。

仁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言: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有了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医术才能在仁爱道德的指引下成为治病救人的工具。

仁的原始之义,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即爱人和被人爱。仁术,是仁与术的结合,仁是术的前提,术以仁为准则。没有了仁爱,“术”便没有了准绳,失去了约束,既可活人,也可杀人。仁术作为中医的代称,意义在于它以仁领术,二者不能分离,唯有德高艺精,才可称为仁术。

恻隐之心是人性向善的表现,是人之本性。一个连同情心都没有的人,断难生发仁爱之心。儒家说“止于至善”,便是由善发展到大爱的境界。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便是医者之“至善”。

恻隐之心是对医者的基本要求,没有对患者的同情与怜悯,就不具备做医生的资格。所以,追求仁术,是中医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根本意义所在,是中医文化的灵魂。认识不到这一点,中医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意义,就成为一句空话。

文化建设的重心――向内

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文化。具体到中医文化,就是中医群体一种共同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那么,中医文化建设的对象就是中医自身。只有中医自身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得以形成,才能通过中医人的精神风貌和医学实践表现出来,才能成为中医文化。

近年来出现在中医行业的一些问题,客观分析发生的原因,排除机制因素,便是文化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某些中医人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人格追求发生了偏离,远离了仁术的发展方向。所以,重新强调中医文化建设,其重心就是在中医群体重树以仁术为核心的价值观,修正已经偏移的生活目标和人格追求。

以往在中医文化建设上,我们许多情况下是将建设的重心放在了中医群体之外,过多强调中医的对外宣传,过多注重外在形式上的东西,忽视了中医群体内在的文化培育和强化。

行业文化是针对行业内部而言的,是行业内在的东西,说到底是行业人的理念和思想。可以从社会的视角去发现自身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外部变化影响和改善自身,但文化的生成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自身内在的变化,是一种“内化”。也就是说,文化作为一种品质、一种行为方式、一种集体人格,只有通过自身建设来凝聚、来提高、来塑造。

文化的影响来自于文化自身的魅力,孔子何时去国外讲过学,但儒家的思想却不胫而走,远播四海,影响全世界。原因何在?源于儒家文化自身的魅力,源于世界对孔子思想的认可,有魅力才有影响力。所以,文化建设是由内而外的。外在的文化活动,只能热闹一时;只有内化的东西,才能影响长久。

文化形成的方式――沉淀

物质层面的文化,在现代条件下,可以通过建设得到很快发展;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到成效的。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化人”,在于构建一种共同的思想,尤其是在道德层面达成一种共识。中医文化建设的意义,即在中医行业内重新树立以仁术为核心的为医之道。

道失久矣,立也久矣。由于历史原因,被破坏的思想文化至今尚难复原。回归道德秩序,是需要时间通过精神疗治而渐渐恢复的。医疗界出现的价值观混乱,道德失范,也非一日之陷,重新修复更非一日之功。要让沉睡已久的恻隐之心重新醒来,将顽固把持的功利之心彻底驱逐,重塑仁爱之人格,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以为通过短期建设就能收复文化失地,是不现实的。

无欲无求,是针对职业而言的,是说不能利用医生职业谋取私利。这是医者恻隐之心能够长久保持的基本条件。《大医精诚》所以将“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大医治病的第一要求提出,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大医”一定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安神定志”是对术的要求,“无欲无求”则是对德的要求,只有无欲无求,专心于术,才能做到“发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应该说,无欲无求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的,是需要在中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修行内化的。

我们应该明确,文化的东西不是当作口号喊的,而是要渗入到思想当中的,通过时间的沉淀最终成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