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胃炎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近期,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运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关系。研究指出,结节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但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尤为密切,是更应考虑Hp根除治疗。根除Hp后结节性胃炎的病理、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症状均可明显改善,而萎缩性胃炎(伴有结节状改变)只能改善症状,对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无明显影响。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05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上。

  收治胃窦黏膜有良性结节样改变的患者,内镜观察确定有结节状形态改变,并在有明显结节处取活检组织3块,其中1块立刻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判定有无Hp感染;另外2块送病理检查,观察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亚甲蓝-硼酸染色法进一步明确诊断Hp感染情况。观察诊断为结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并伴有结节状改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根除治疗的效果。

  将胃黏膜良性结节状改变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结节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40例结节性胃炎病例中,Hp感染率92.5%(37/40),45例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变病例中,Hp感染率55.6%(25/40),经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后,随着Hp的根除,复查胃镜:结节性胃炎组内镜下结节90%(36/40)消失,萎缩性胃炎组内镜下结节4.4%(2/45)消失,P<0.001,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示:结节性胃炎组淋巴滤泡87.5%(36/40)消失,5%(2/40)好转。萎缩性胃炎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100%(45/45)消失,4.4%(2/45)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结节性胃炎组95%(38/40)症状消失,萎缩性胃炎组88.9%(40/45)症状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