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改变及亮菌口服液的干预作用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gastritis,BRG)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黏膜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的改变及亮菌口服液对其干预作用。研究指出,胆汁反流液可导致大鼠胃黏膜发生炎症、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而亮菌口服液可通过降低胃黏膜COX-2含量,减轻灌流液对胃黏膜的损害,发挥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20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BRG组、亮菌口服液干预组、亮菌口服液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BRG大鼠模型,光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COX-2表达改变。
BRG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胃黏膜下可见重度炎症占60%(24/40),而发生轻度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大鼠均占20%(8/40),同时胃黏膜中COX-2表达强阳性率为70%(7/10),与模型组比较,亮菌口服液干预组可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及COX-2表达(P<0.05).大鼠出现重度炎症仅占20%(8/40),发生轻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均下降为5%(2/40),且COX-2表达强阳性率为10%(1/10).亮菌口服液组及正常对照组胃黏膜未见炎症及其他病理改变,COX-2为胃黏膜仅微量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