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磁场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近日,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低磁场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诊断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研究指出,CA的低磁场MRI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借助T1W1及T2W1信号明确诊断。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24期《海南医学》杂志上。
分析28例CA患者的MRI扫描资料,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提高MRI对CA诊断的准确性。
28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幕上、幕下;MRI检查有19例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15例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13例病灶内部有”爆米花“样低信号,所有病例”铁环征“显示清晰,增强扫描有少数病灶有轻度强化;MRI检出脑外病灶2例,分别位于鞍旁及颅窝,T1表现椭梭状或哑铃状长信号,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