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糖尿病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正常饮食下,一月体重下降 公斤以上,就要及时查血糖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主要出现在 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继续下降,且较为明显。

    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 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 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 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 m i 大于 8)或超重(b m i 大于 )。 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 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 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 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不少糖尿病患者的b m i 都在 、 6左右。所以,即使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 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 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 型了,这是不对的。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 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外瘦内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上文中提到,中国及所有亚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 m i 并不高,但为何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一路走高呢?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腹内脂肪。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但其内脏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容积却很高,表现为外瘦内胖。这类人的一个特点就腰围较大或腰/臀比较大,因此也被称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们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饮食或运动等措施减少内脏脂肪堆积,则可能使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促发糖尿病。 (郭晓蕙)

    专家视点

    应尽早使用胰岛素
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虽没有立刻致命的危险,但如果得不到规范治疗,即使终生捧着药罐子,血糖也只能控制得差强人意。

    近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称, 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应接受胰岛素治疗,而且早期对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疗法。

    翁建平介绍,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9%以上都属于 型。传统的 型糖尿病治疗往往采取一种阶梯式疗法:从饮食运动到单药口服,再到联合口服,直到病情已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医生们才会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一“压箱手段”。

    因此,翁建平称,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使用胰岛素常常会引起体重增加并导致低血糖,使患者产生了一定抵触心理。同时,胰岛素使用较复杂,难度相对较大,导致这种手段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型患者的治疗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使用。事实上,上述问题可通过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医疗团队的合作、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的知晓率而得到改善。

    针对部分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后,可能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翁建平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早在 00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就已经提出:“真正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是并发症,而更早开始胰岛素治疗,才是应对这一难题的真正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