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近代名医--王乐亭

生平简介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师从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1929年开业设诊,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等。 

生平著作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学术思想

“治痿独取阳明”,故一般临床治疗瘫痿病证时,多以阳明经穴为主。王乐亭老医生在开始治疗瘫痿时也遵古训,选用上述经穴,但是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开始探求新的治疗思路。他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皆为阳气所主。如果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阴血郁闭,筋脉失荣,故痿弱不用。况且督脉与任脉相通,一阴一阳,相互协调。所以治督可使阳气畅达,阴阳气血调和,以期阳生阴长,恢复肢体功能活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督脉十三针处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用补法可补益阳气、强筋壮骨、补髓益脑;用泻法可抑阳清热、疏通经气、调理气机。

对于中风的治疗,他首先重视经气的通顺,认为经气舒畅则血脉得以流通,血脉流通则筋肉得养,关节滑利。进而提出中风十三治法,即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法、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十针法、治任脉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中风十三治法中,起着通经活络作用的常用配穴是“手足十二针”(双侧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和十二透刺法(肩k透臂、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申脉、太冲透涌泉)。“手足十二针”是从五输穴中精选出来的,以阳经为主,阴阳相配,是中风的首选方,适用面广,可用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而透刺法,针感强,刺激大,对病程日久,病情顽固或兼有关节拘挛者可用,但有伤正气之弊,所以虚实补泻一定要掌握好。对于体质比较虚弱或为虚证时,应当在进针之后首先使之得气,然后再透刺到达对侧穴位;如果体壮证实则可进针直达对侧穴位,再候气、得气施行补泻手法。

临床经验

针灸治疗时,若辨证已明,治法已定,配穴处方至为关键。王乐亭将配方原则概括为以下三点,即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注重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注重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他取穴要求非常严格,力求精确。当部位确定后,即以左手拇指指甲于腧穴的正中掐一“十”字,交叉的中心正对腧穴的中心,然后轻轻按压。他始终坚持双手配合进针,反对单手进针,尤其重视左手的配合作用。他认为双手配合,用力适宜,持针稳妥,刺穴准确,不会左右摇摆或上下移位,患者一般都感觉不到疼痛。他对病人体贴入微,施术时态度端庄,操作谨慎,确有“握虎擒龙之感”。

后世影响

王乐亭一生中培养出大量针灸门人,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下一代针灸事业的接班人,如韩福如、耿永明、于汇川、钮韵铎、王立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