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钠致耳鸣大鼠的行为学及听性脑干反应改变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水杨酸钠致耳鸣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和听性脑干反应的改变,探讨耳鸣与精神行为异常的关系。研究指出,水杨酸钠致耳鸣大鼠的旷场行为表现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耳鸣对其精神心理的影响;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可导致大鼠ABR反应阈升高,波潜伏期延长。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2期《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上。
18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盐水组和水杨酸组,每组6只。水杨酸组每天按时腹腔注射350mg/kg的水杨酸钠1次,连续28天,盐水组每天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观察各组大鼠注射前1天、注射第14、28天的旷场行为,并在实验前1天、注射第7、14、28天对水杨酸组大鼠进行ABR检测。
注射水杨酸钠第14、28天,与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水杨酸组大鼠除粪便数量增加外,总行程、平均速度、直立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体重增长量、摄食量、24h液体消耗量和糖水偏爱均显著降低(P<0.01);盐水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旷场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杨酸组大鼠注射前和注射第7、14、28天ABR反应阈分别为36.67±4.08、50.00±5.48、64.17±8.61、75.00±4.47dB SP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第14天与注射前、注射第7天比较,水杨酸组大鼠ABR波Ⅰ、Ⅱ、Ⅲ、Ⅴ潜伏期均延长(P<0.05),而各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第28天与注射前、注射第7天比较,各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第14天比较,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Ⅴ、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
- 上一篇:237例鼻出血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 下一篇:扁平疣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