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营养并预防院内感染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改善作用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新生儿窒息后的临床表现、血糖异常的特征,在给予优质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补充营养、密切监测病情并预防院内感染)后观察临床效果,从而指导今后临床实践。研究指出,新生儿窒息需要仔细识别,根据窒息程度、是否早产、是否低体质量等特点作出积极的治疗、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6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选择2011-03/2013-10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以及知情同意的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包括充分考虑患儿特点,及时通畅呼吸道、吸氧、补充营养、密切监测病情并预防院内感染,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后比较临床效果。
患儿以轻度窒息为主,占64.0%.轻度窒息组平均血糖值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的血糖值(3.64 mmol/L±1.01 mmol/L vs 7.31 mmol/L±2.15mmol/L,t=8.22,P<0.01).轻度窒息组的血糖异常主要为低血糖,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率[43.8%(14/32)vs 77.8%(14/18),χ2=5.41,P<0.05].而重度窒息组的血糖异常主要为高血糖,占72.2%.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由32.0%下降至4.0%,高血糖发生率由24.0%下降至0.0%,比入院时有显著下降(χ2=4.88,4.73,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患儿仅是高血糖发生率比入院时有显著下降(χ2=3.95,P<0.05).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无统计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72 h未发生足跟采血部位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24.0%,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上一篇:中风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老年痴呆的预防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