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活性与6-巯基嘌呤毒性的关系

  近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预测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ITPA)活性与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良反应发生。研究指出,ALL患儿维持治疗期ITPA活性与6-MP不良反应发生有关。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5期《临床儿科杂志》上。

  选取于2002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采用6-MP和甲氨蝶呤维持治疗的54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ITPA浓度与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和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检测患儿ITPA以及6-巯嘌呤基转移酶等位基因突变体(TPMT)的基因型。

  54例患儿的ITPA活性在2.2~343 μmol/(h·gHb)之间。18例为ITPA 94C>A突变杂合子,2例为纯合子。6-MP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4%,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5.8%,肝毒性发生率为58.2%。有肝毒性患儿的ITPA活性低于无肝毒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ITPA活性<126 μmol/(h·gHb)患儿中有10例(50.0%)因肝毒性而不得不降低6-MP治疗浓度者,而34例ITPA活性≥126 μmol/(h·gHb)患儿中无一降低治疗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A活性<126 μmol/(h·gHb)患儿的6-MP治疗浓度低于ITPA活性≥126 μmol/(h·gHb)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