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胃溃疡

272例残胃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近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的临床特点。研究指出,残胃溃疡患者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及残胃癌的发生率均较高,残胃癌好发于残胃端。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09期《中华消化杂志》上。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因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接受胃部分切除术,之后因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并被诊断为残胃溃疡者272例,其中男237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55.4±13.0)岁。分析残胃溃疡的发生部位、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间比较行 t 检验。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胸骨后痛、胸骨后烧灼感、上腹痛、腹胀、反酸和(或)上腹部烧灼感、呕血和(或)黑便的发生率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部溃疡和吻合口溃疡的构成比[分别为24.7%(18/73)和72.6%(53/73)]均高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为10.1%(20/199)和58.3%(116/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929和1.896,95%CI 为1.448~5.927和1.055~3.409,χ2=9.482和4.649,P =0.002和0.031)。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输出袢溃疡的构成比与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溃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19)。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的最大径[(1.1±0.7)cm]大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0.8±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 =0.007)。残胃溃疡患者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8.1%(22/272),其在胃部溃疡、吻合口溃疡、鞍部溃疡、输入袢输出袢溃疡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残胃溃疡患者残胃癌的发生率为4.0%(11/272),其在胃部溃疡、吻合口溃疡、鞍部溃疡、输入袢输出袢溃疡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38)、2.4%(4/169)、1.8%(1/55)、1/10,胃部溃疡的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吻合口溃疡和鞍部溃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6.250和8.182,95%CI 为1.593~24.519和0.915~73.126,χ2=8.687和4.788,P =0.012和0.040),其余各部位溃疡间残胃癌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中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及残胃癌的发生率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650和0.733)。11例残胃癌患者中,术后≤20年、>20年且≤30年、>30年者分别有1、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