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控制及预后300例
近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BEV)的治疗方法、控制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找出预测控制出血无效的主要因素。研究指出,有腹水、总胆红素表达加大、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提升等状况也许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控制出血无效时段多发于≤2 h,病死率随时间延长上升;>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30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选取2008-01/2013-01入我院治疗的300例BEV患者,回顾分析治疗后≤2 h、>2 h但≤6 h、>6 h但≤5 d、≥5 d的出血控制状况,剖析控制出血时段与病死率的关系.将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内镜两种治疗措施在控制出血有效率与病死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
300例BEV患者内,入院治疗时段出血控制无效者≤2 h、>2 h但≤6 h、>6 h但≤5 d时段内各自为75、25、27例,病死依序为1、3、16例.≤2 h时段出血未获控制病死率较高,≤2 h时段出血控制可降低病死率,支持>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的共识。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为57.67%(173/300),病死率为9.67%(29/300)。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无效后,组织黏合剂注射或套扎联合内镜治疗的控制出血有效率为90.00%(27/30),死亡率为0.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总胆红素表达加大、肝功能分级提升、有腹水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
- 上一篇:胸腔镜小儿脓胸围手术期护理
- 下一篇:阑尾神经内分泌瘤16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