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和低血糖事件的影响研究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出院计划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和低血糖事件的影响。研究指出,出院计划新模式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该文发表在《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第13期上。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试验组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新模式,出院后两组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及 HbA1c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失访,脱落率为2.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TC、TG 和 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 TC、TG 和 LDL - C 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TC、TG 和 LDL - C均低于干预前(P ﹤0.05)。出院后,试验组患者各时间点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HbA1c 水平和 HbA1c 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HbA1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HbA1c水平低于干预前,HbA1c达标率高于干预前(P ﹤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1~4周,两组患者均无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试验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3%,25/1080)低于对照组(5.4%,55/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 P =0.000)。试验组患者症状性低血糖、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及相对低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
- 上一篇:容易与尿道炎相混的疾病都是哪些呢
- 下一篇:宫颈糜烂前期症状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