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监测BCR-ABL转录水平和细胞遗传学在评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监测早期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和细胞遗传学对评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预后的意义。研究指出,早期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监测对评估CML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根据监测结果是否调整治疗策略应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该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第93卷第38期上。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初治的56例CML-CP患者,均予以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服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BCR-ABL转录水平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
服药后3个月时BCR-ABL转录水平≤10%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均优于BCR-ABL转录水平>10%的患者(总生存:100%比84.6%,P=0.011;PFS:94.6%比67.7%,P=0.045);细胞遗传学中,费城染色体阳性(Ph+)≤35%的患者5年总生存及PFS优于Ph+ >35%的患者(总生存:100%比76.2%,P=0.001;PFS:95.2%比38.1%,P=0.001)。服药后6个月时BCR-ABL转录水平≤1%的患者5年总生存及PFS同样优于BCR-ABL转录水平>1%的患者(总生存:100%比71.4%,P=0.000; PFS:95.2%比47.6%,P=0.001);Ph+=0%的患者5年总生存及PFS优于ph+>0%的患者(总生存:100%比68.6%,P=O。000; PFS:95.3%比45.7%,P=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