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解毒膏方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南菁化工厂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不孕不育 >> 无精症

一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实验诊断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对一个蛋白C(PC)缺陷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检测,初步探讨突变位点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通过表型检测、家系调查和基因诊断,明确先证者为遗传性PC缺陷症,先证者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是导致先证者患PC缺陷症的原因,突变位点c.595C>T可能是导致患者PC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7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

  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血浆PC活性和PC抗原含量。用PCR法对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检测基因突变;对于家系成员,仅检测先证者发现基因突变部位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突变前后蛋白质的构象分析,初步推测突变位点的分子机制。

  先证者的PC活性和PC抗原含量分别为38%和33.6%。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的PROC基因外显子7区同时存在1个杂合错义突变[c.541T>G(p.Phe181Val)]和1个无义突变[c.595C>T(p.Arg199*)]。前者引起181位苯丙氨酸(Phe)变为缬氨酸(Val),后者使199位精氨酸(Ar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其父亲和儿子的PC活性分别为49%和42.2%,PC抗原含量分别为90%和97.4%,存在一个相同的杂合无义突变c.595C>T。其母亲的PC活性为84.4%,PC抗原含量为100%,外显子7区在位点c.541T>G存在杂合错义突变。所有成员蛋白S活性和AT活性均在正常范围。